近年來,隨著教育部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不斷推進,科研、創新創業等活動,越來越受到高校師生的關注,學生自發性參與創新活動的數量越來越多,但主要集中在個人愛好上,沒有從質量上實現創新研究。為喚醒學生的主體能動性,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社會影響力,商學院提出“政教融合、科研助力”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戰略規劃,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過程,貫穿于廣大教師的教學工作之中,“雙師型”教師和“科研骨干”教師帶頭參與,共同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渠道和環境。構建完整的組織體系,打造“多位一體”的培養團隊,保障科研工作的有序開展。完善的評估體系,為打造“三高”科研項目指明了培養方向,取得了優異的科研成績。今年我院學生在科技創新團隊的指導下,共發表論文170余篇,獲批發明專利3項,獲得國家級學科大賽獎項12項、省級學科大賽獎項26項、國創項目立項2項、創新創業實踐競賽獎項15項、創業項目入駐孵化基地項目12項。
政教融合,提升學生綜合素養
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好教學、科研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證,正規化、標準化管理是我校按照“12345”的辦學思路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堅持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全面育人的具體措施,是為學生學業和未來事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一項制度性建設工作,更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教學工作融合的有力舉措。
商學院在學校辦學理念的指導下,努力構建“能力本位、層次教育、貫穿全程、逐級開展”的育人體系,一至四年級從不同重點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工作培養。我院對大一新生以基礎教育為培養主線,以“感恩教育”、優秀區隊、文明宿舍、衛生標兵等評選活動為載體,外練形象、內修素養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活中;大二學生以素質提升為培養主線。通過舉辦演講比賽、辯論賽、大學生藝術節、大學生體育節、大學生科技節等活動,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,將豐富多彩的活動與素質提升相融合;大三學生以科研創新為培養主線。通過“互聯網+創新創業大賽”“山東省大學生科創大賽”“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”、未來商業探索與創新創業實踐競賽、“智慧企業財稅審經營模擬賽”、論文發表、課題立項、專利申報等活動及項目培育,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;大四學生以綜合素質提高為培養主線。學院邀請專家、學者、企業家以及優秀校友作專題報告,指導學生正確創業、擇業,通過專業實訓課程的學習,學生不斷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,實現了學生畢業實習即可就業。
科研助力,提升學生創新意識
商學院重視科研育人,一直以來都秉承“以人為本,育人成才”的教育理念,為構建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,營造科研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,培養學生創新意識,倡導教師用嚴謹的態度影響學生,學院要求教師要通過論文指導、論文修改等方式,向學生傳授科研方法,協助學生撰寫論文并通過視頻回放和案例分析,為學生指導、修改創新項目達到思維突破,最終實現精品項目孵化成功;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,鼓勵學生在大二、大三提早進入實訓室,為參加國家賽事做準備。在今年的“全國大學生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”中,商學院沙盤俱樂部面對來自全國124所高校的競技高手,取得了全國一等獎、山東省第一名的優異成績;我院還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立項研究,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。
體系保障,提升教師工作實效
為完善工作體系,將政教融合工作落到實處,保障教師科研育人工作的開展,我院從一個中心、7個系部與輔導員隊伍中,整合出一支由“雙師型”教師、青年教師以及輔導員組成的科技創新團隊。對學生進行科研培訓和創新創業分類指導,培養學生努力進取、敢于創新、勇于突破的探索精神,提高科研創新質量。團隊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,涵蓋專業基礎課、專業核心課和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輔導員,骨干成員一般20至25人且相對穩定。團隊中“雙師型”教師占比超過一半,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30%以上,切實起到了老中青教師傳幫帶的作用,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師的科技創新研究能力。
強化評估,提升科研項目質量
為了加強項目信息管理,打造你追我趕搞科研的新局面,商學院設專人負責對培育項目立項、發明專利、論文發表、大賽獲獎等進行跟蹤登記,建立了完善的科研臺賬。成立了由學科帶頭人、教授、優秀校友組成督查評估小組,加強團隊建設工作的咨詢指導、業務培訓、績效評估和監督檢查。結合學校的科研考核標準,采取督查評估小組評估、第三方評估等方式開展績效評價,對項目層次進行綜合評價定級并定期公示。此項工作的開展實行動態調整機制,強化成果產出導向,調動了指導教師的積極性。
經過近兩年的培育和建設,我院已初步在政教融合、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,我們需要繼續通過開展教育教學、培訓和評估,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科技創新能力,加強高素質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建設,為全面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撐。